一名从事同传翻译工作7年的译员,在她看来,译员在工作期间基本用不上翻译机。

“在进行翻译时,以听和说为主,同传间电脑上播放演讲者的PPT只是作为参考,还要事先准备相关的单词表,基本没法分心去看其他资料。

而且很多演讲者会即兴发挥,此时,译员必须‘抛弃’手中的材料,边听边译边说,集中精力很重要。”更为关键的是,翻译机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率。

“尤其是碰到口音比较重的演讲者,同传翻译机更容易出错,如果以翻译机的翻译结果为准,也会出现差错或带来干扰。”

同传翻译

德英汉译员对此也深有同感,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以进行德汉翻译为例,如果听到德语方言,在她脑中,首先要把德语方言转化为标准德语,再把标准德语转化为汉语。

如果由翻译机来翻译,对于德语方言的把握不一定很准确,“翻译机比较固化,设置德汉翻译,它只能进行德汉翻译,如果演讲者夹杂说几句英文,翻译机就会识别错误或者识别不出来。

翻译现场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,例如一词多义,是翻译机没有办法应付的。”在我们看来,翻译机最适合做的是说明性文章的翻译,比较硬性,文学性和口语化程度较低。

“人说出的话偏口语化,前后语序会根据演讲者的习惯变化,译员会根据听到的单词调整逻辑顺序,同传翻译机则不行,形式语言不可能代替自然语言。”